浙江某汽修企业凌晨 2 点发来工具收纳包定制需求,当天中午 12 点便收到全套设计方案与报价 —— 这种 “10 小时响应” 的速度,源于迪先打磨 8 年的柔性供应链体系。正如 SHEIN 重塑服装产业供应链那般,迪先通过数字化赋能与标准化能力,实现 “小批量快反” 与 “大批量稳定” 的双重突破,成为定制包领域的隐形冠军。?
接单环节的模块化系统是效率核心。迪先自主开发的报价系统内置 1000 + 物料数据库,无论客户需要 100 个 PU 文件袋还是 500 个定制男士背包,输入参数后 3 分钟即可生成明细,包括面料成本、加工费、物流时效等,较传统人工报价效率提升 10 倍。设计阶段则借助 3D 建模技术,设计师无需反复打样,24 小时内就能输出可拆解的结构图纸,客户在线确认后直接同步至生产系统。原料采购依托珠三角产业集群优势,与 15 家核心供应商签订常备库存协议,牛津布、YKK 拉链等常用物料储备量达 50 万米,特殊材质也能通过协同平台实现 48 小时到货,彻底解决 “原料等生产” 的行业痛点。?
生产环节的柔性化能力更显功底。5 大生产基地均采用模块化生产线,通过快速更换模板,可在 2 小时内完成从背包到文件袋的产能切换。去年某汽车厂商因新车上市,急需 2000 个汽车手册收纳包,迪先立即启动应急方案:白云基地调整 2 条生产线专攻主体缝制,花都厂区负责印刷 logo,3 家外协厂配套包装,最终仅用 7 天便完成交付,较合同约定提前 3 天。质检与交付同样灵活:针对定制订单设立专项检测组,可根据客户要求增加防水、耐摔等特殊测试;物流端与 12 家国际货代合作,空运、海运、铁路运输按需切换,欧洲订单最快 12 天可送达。“柔性不是妥协,而是用标准化能力应对个性化需求”,刘标宏的这句话,恰是迪先供应链的核心逻辑 —— 去年定制包业务营收增长 40%,其中小批量订单占比达 35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?

